您好,欢迎访问知网论文查重网!

本科生为何要写作毕业论文?

http://www.lcnki.net/发布时间:2020-10-23 15:35:25

作为历史系的本科生,我们在四年中需要学习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掌握中国通史的基本脉络、世界通史的基本脉络,作为民族大学学生,还必须掌握我国民族历史的基本概况,还要学习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,将来能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史学研究。史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以论文或专著的形式表现出来。实践出真知,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便是我们进行史学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。所以撰写论文对于大家的史学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。
 

         你们即使不是自愿选择来历史系学习的同学,或者无意在毕业后从事史学研究的,将论文写好,也将利于你们以后在单位撰写工作总结、调查报告和一般的公文,因为所有论著的写作规则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

         一、确定选题

         谈选题之前,我们必须先明确学术界对史学论著的评价标准,对史学论著的评价一般说来有两个方面的标准:

         一是学术价值,即科学性,指此论文在学术上能解决什么问题,有什么价值,是否科学。

         二是社会价值,用通俗的语言来说,就是现实性,即本论著能给我们当下以什么借鉴,起什么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在史学论著的撰写中,我们务求达到社会价值与学术家价值的统一,具有优美的表现形式,实现创新。本科生的学年和毕业论文要完全达到以上标准是难了些,但是必须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。

         在本科生论文的选题中需要注意几点:

         一是要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研究课题,没有兴趣,就写不出论文,更不要说写出新意。

         二是必须考虑主观条件是否具备。即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篇论文。比如说写经济史的论文,要具备经济学的基本知识,写外国史论文,要能阅读外文资料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三是客观条件是否具备。能否看到论文所需的材料。比如你要撰写的论文材料在国内根本没有,只在国外某个图书馆里才能见到,撰写这样的论文明显是不现实的。同时也要看自己是否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论文。

         那么,如何选择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的论题呢?历史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阔,理论上所有过往的事情都是历史学的研究范围。论题可小可大,小的可以考证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,某部史书的版本,某个地名的历史沿革与某个具体历史事件的史实,大的可以探讨整个中国历史、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脉络。我认为大家撰写论文,务必先考虑从小处入手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有位严中平[注一]研究员,他曾说过,不管是从科研的正常程序还是从科研能力的锻炼成长来说,青年人在选题时要考虑这样的次序:先个别,后一般;先局部,后整体;先断代,后通史;先分析,后综合;先具体,后抽象;先搞清局部的具体的史实,之后再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律的抽象的概括。总之一句话,从小处着手。老先生的话很有道理,是经验之谈。

        课题的确定有三种情况:一是先选定一个题目,围绕题目寻找材料,撰写论文,直至完稿不再更动论题。二是先定一个大方向,将资料收集齐全,写出全文,再确定选题。三是先临时定个题目,搜集材料,撰写论文,在完稿后,再斟酌改定题目。三者皆是可以的。
 

         有一点要特别注意,不要炒冷饭,更不要抄袭。

u=659923877,1102124792&fm=26&gp=0.jpg

         二、资料的收集与鉴别

 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,就要谈到资料的收集与鉴别了。撰写论文所需要的资料可大致分为三种:文献材料、文物材料、考古材料。

         (一)利用前人研究成果

         先要确定一个资料的搜集范围及其分布状况,做到心中有数,知道有哪些文献资料(包括正史、政书、野史笔记、文集、方志、年谱、旅谱、家谱以及外文文献等),现存文物和考古资料。再翻阅前人的研究成果,前人就你这个问题的研究中,引用的文献都已经标注出来了,这就是一份很方便的参考文献检索表。在翻阅前人研究成果之外,更要注意学会使用工具书,学会检索目录,查找索引,以便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。

         (二)资料收集的原则

         在资料的收集中,我们应遵守以下的原则:

         一是“竭泽而渔”。与此有关的材料我们都应该弄到手,并翻阅一遍,虽然这一点很难做到,但我们至少要避免资料中大的遗漏。

         二是尽量使用第一手材料。什么是第一手材料呢?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鉴别原则:当时人记当时事,当地人记当地事,当事人记亲历事,符合以上之一标准的便可视作第一手材料。

         比如研究宋代以前历史的必须要看《资治通鉴》,但是更要看此前的各种史书,如研究秦汉的就应该去翻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和当时留存下来的资料,因为《资治通鉴》也是依据这些原始材料来写的。只有那些史书上没有记载的资料,才利用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。对第一手资料也要甄别考证,不可全信,如当事人记亲历事的资料,也要考虑一个记事人主观的立场、观点和情感,因为他在记载亲历事件时,极有可能更改或删掉于自己不利或无法证明自己观点的史实。比如梁启超先生,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历史学大家,但是他的《戊戌政变记》[注三],就有许多错漏,许多都是出于梁启超本人的需要,而更改了对于事实的记载。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就要学会与其他的材料进行比照核实。

        (三)如何考订资料
 

         在收集齐全资料后,要对资料进行考订,包括辨伪和校勘。辨伪就是辨别古书或史料的真伪。可参看梁启超的《中国历史研究法》,它归纳出十二种方法,颇为实用。至于校勘,在此介绍几个基本方法:

         内校法,即通过一本史籍前后材料互相对比,看材料本身是否存在矛盾。

         外校法,通过与其他文献对比,看是否一致。二重证据法,这是王国维提出的,陈寅恪将它概括为: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证。二曰取异族之故纸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;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国有之材料互相参证。

         史源法,寻找材料记载的源头,避免中间流传过程的讹误。顾诚曾有一篇文章叫《李岩质疑》。郭沫若的《甲申三百年祭》是那个延安整风文件之一[注四]。文章中有个李岩,他认为李岩是个重要人物,在明末农民起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但是顾诚先生通过对李岩材料源头的追溯,证明了李岩是个“乌有先生”。

        (四)对待资料的态度
 

        对待原始文献与材料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,一定要有一分料说一分话,绝对不可以为了论证自己观点篡改材料,甚至虚构材料。黄仁宇先生的《万历十五年》一直火得不行,但它其中是有很多问题的,黄仁宇有个先入为主的观念,即只有地中海才能有资本主义萌芽,明代不仅没有资本主义萌芽,而且没有数目学管理,什么都落后于西方,为了服务于这个观点,他的《万历十五年》在材料的选择上便有许多问题。比如它所引的《神宗实录》上的某些材料其实与原文是不符的,引用的李贽材料也有掐头去尾、断章取义之嫌,搞“六经注疏”。[注五]
 

        (五)资料的摘录与引用 

        翻阅史籍时,要随时对有用的,最为典型的材料进行笔录和摘要。方法多种多样,可以记笔记,可以做卡片。也有些学者认为卡片太小了,也可专用一张纸来誊写。在抄写的时候,一定要标注材料的出处,包括史籍的作者、书名、卷数、篇名、版本,铅印本嗨哟啊标注页码、出版社及出版年代。因为你在做文章注释的时候,要标明这些东西,如果做笔记、卡片的时候没做好,你要引用的时候,又得回去翻,是十分麻烦的。 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里,还要提醒注释的学术规范,现在的出版物,在注出版社的时候,还要求加注地名,比如原来注的是“XXX,《xxx》,中华书局”,现在要注上“北京:中华书局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四 论文的写作

         下面谈到论文的具体写作,先说如何拟题。

         题目:有两种不同的形式,一是直接标明研究内容,比如《牛耕的起源》这样的题目就让读者十分明白,研究的是牛耕,而且是牛耕的起源。而是表达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倾向性态度。比如,郭沫若先生有过一篇《替曹操翻案》,曹操这个人物,我们知道,不管是在京剧中还是小说中,都是奸臣的形象、郭沫若此文标题,就表明了他的倾向性,他是要为曹操说好话,翻案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引言:有些地方也叫序言、前言。引言的撰写,务必点出你文章的写作意图、主旨及其学术价值、现实意义,并对前人研究成果做出扼要的说明,能引起读者的注意,让读者看了你的引言,就感觉到:“哦,这个问题我也搞不清楚,此文值得看看。”这样的引言才是成功的,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内容:正文的撰写,方式可以多样。有从时间顺序来写的,将某个人物生平、某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清晰,而后进行评论。

         另一种是按问题归类,分别进行引述,有一年,南京明代文化研究会承办,中国明史学会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,邀请我去,要我写一篇朱元璋与明代文化的论文”。于是我就写成一篇《朱元璋与明代文化》的文章。此文是按照问题的分类来写的,现将朱元璋及明初的经济、政治、教育科举、儒佛道的提倡,最后谈朱元璋在文化领域的具体活动,探讨其对时代文化发展的整体作用与影响。[注六]

        最后的部分是结语或余论,在结语中需要对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总结,不过本科论文篇幅较短,观点表述不应十分散乱复杂,有时并不需要结语,但像硕士、博士论文,篇幅较长,往往就需要一个结语来提炼核心观点。有的论文,还有与论文研究课题有关的余论,它往往论及由该课题衍生出来的问题和作者观点,对于读者理解论文有帮助。余论部分,并不是每篇论文都必需的,就看你是否有正文未尽的话要说。

         资料注明的方法:注释的方法,有页下注、夹住、文末注。夹注一般只有报刊采用。学术论文大多注释文字较多,故一般不用夹注。而文末注在阅读的时候,翻到有注释的地方,往往要翻到后文再看,很麻烦。所以现在采用页下注是比较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注释必须注意格式统一,比如:

         《明史》卷二十九,《刑法志》,XX页。

         《明史·刑法志》,XX页。

         这两个注释方法在全文一定只能取其一。大家可能在看论文的时候,经常发现前后注释不一,这很明显的是用了他人的材料,这就不符合学术规范。

         五 论文的文字表达

         文字的表达要准确、观点鲜明,行文生动流畅。

         宋代学者吴缜[注七]提到史学著作的评价有三个标准,一曰事实,二曰褒贬,三曰文采。既要史实准确,评价恰当,还要有文采。

         [注七]:吴缜,字廷珍,四川成都人,北宋史学家,生卒年不详。曾知蜀州(今崇庆县)。著有《新唐书纠谬》、《五代史纂谬》。其《新唐书纠谬》20卷,对《新唐书》指证错误多达400余条,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详见百度百科,吴缜词条。

         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认为“史所载者,事也,必籍文而传,故良史某不攻文。”这句话说的是历史都必须用文字表现出来,所以好的历史学家都必须在文字上下足功夫。

         唐代文学家韩愈又说,为文要“宏其中,而肆其外”,即内容要宏大深刻,文字要恣意汪洋,能吸引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文字表达不能强求每个人都达到很高的水准,但是我们至少要做到表达准确、简洁、不罗嗦。唐代刘知几就说“文约而事半”,文字既要简洁而又要把丰富的史事表述清晰。这点说来简单,其实做到很要功夫。有的文章你通篇看了几遍,都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,就是功夫不到家。

         六 提纲、初稿与定稿

         在论文撰写之前,要写一个大略的提纲。这之前要做一项工作,即把获得的资料按照时间顺序排比,这样能更便于我们看出史事发展的脉络,也便于我们把握整体,提炼观点,进行论证。

         关于初稿,司马光有一句“宁失于繁,毋失于略”,宁可写得详细些,而不可以有缺漏。在初稿中,资料可多一些,论证可详细一些,这样对于日后的修改是大有裨益的。待修改定稿时再作删削修饰,但是观点要鲜明,资料要可靠,逻辑要严密,文字要生动。

         最后,到了定稿这一阶段,我们要做以下几个工作:

         1.核对全文所引用的资料,包括资料是否有错漏和资料的出处。

         2.要检查论证过程与结论是否严密,逻辑是否成立,论点是否正确。

         3.检查文章篇章结构是否合理,层次是否清晰。

         4.文字的表述是否准确、简洁、流畅。

         5.要统一全稿正文和注释的格式,前后文的名词术语必须统一,比如前文你使用了社会价值,后文又用了现实意义,二者必须统一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 好,今天关于学年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就讲到这里。如果同学们对论文的写作有什么问题,都可以提问。我是研究明史的,如果同学有对明史有兴趣的,也欢迎提问。

以上就是关于“本科生为何要写作毕业论文?”了,想了解更多怎样查重论文的知识,请持续关注学术不端论文查重网,知网小编会为大家收集更多的学术论文知识哦。
 

推荐资讯